杜甫怎么死的(诗圣杜甫死因之谜)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他的一生,经历着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是唐朝由开元盛世转入动荡衰败的大时代。杜甫不是一个超越世外的隐士,而是一个深入社会深入生活的实践者。杜甫在59岁那年去世,关于他的死,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杜家到杜甫出生后,已经家道中落,杜甫自己说,他少小多病,贫穷好学,奠定了学问基础。他虽贫穷多病,志气却很不小,杜甫觉得谪居家园很难施展胸中的抱负,成年后便游历全国。他的诸多作品都反映了对国土的赞美和对人民困苦生活的关注。

杜甫一生历经漂泊。代宗永泰元年,当他54岁的时候,想安定下来,却失掉了好友严武,同时也失去了生活的凭藉。于是,他继续漂泊流浪,在59岁那年去世。关于杜甫究竟死于何因,有着诸多不同说法。自唐中叶以来,关于杜甫死因的说法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啖牛肉白酒醉饱而死”,一是“溺水而死”,一是“因病而死”。

杜甫怎么死的(诗圣杜甫死因之谜)

根据《旧唐书·杜甫传》的记载:“永泰二年(此时间有误,应是大历五年),(杜甫)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新唐书》本传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由此可见,杜甫食牛肉白酒,一日暴死,这种说法的史料来源十分正宗。

但是,吃喝了牛肉白酒怎样会致人于死地呢?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的猜测。从史源上说,早在两《唐书》成书之前,就有唐人郑处诲《明皇杂录》的相关部分有了这样的记载: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客居耒阳,游岳词,大水遽至,十多天没有东西吃。县令用船将杜甫接回来,并且送给他牛炙白酒。杜甫一见,“饮过多,一夕而卒”。可见,此后的两《唐书》均沿用了此说,只是没有清楚表明牛肉白酒是怎样致杜甫于死地的。而郑处诲就说得详细明了,杜甫是因为吃得太多太快,腹胀而死。之后研究杜甫的人,很多同意郑的说法。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于杜甫的死因也曾作过专门论述,他认为杜甫的确是死于食牛肉白酒,不过不是“夭死”,而是因为中毒。郭沫若的分析看来还是比较科学中肯的,他认为,当时杜甫正因为大水而阻隔在耒阳这个地方,时值酷暑天气,当地的县官聂某命人送来了牛肉与白酒,杜甫并没有一次将它们吃完,于是剩下来的由于冷藏得不好而腐败了。我们知道,腐肉是有毒的,特别在是腐败后24至28小时毒性最烈,能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致死。杜甫在食物腐败之后再食,加上当时他年老体弱又多病缠身,喝下的白酒加速使得腐肉毒素在血液中的循环,因此吃腐肉饮白酒中毒而死是说得通的。

有人认为杜甫在大历五年先后于夏天和冬天两次为水所阻。第一次困于耒阳方田驿,脱险后食县令馈赠的牛炙白酒,并没有大醉,更没有中毒而死,因为之后他写的《赠聂耒阳》纪事长诗,要是死了,就不会有此诗了。第二次是“漂寓湘潭”之后,即在冬天回棹南进,再度来到耒阳县,县令又送来了牛炙白酒,因饥肠辘辘吃得过多,就死于暴饮暴食诱发的急性胰腺炎。在当时来说,此病一得即死。

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说大历五年夏天之后杜甫还有六七首诗如《回棹》、《长沙送李十一》、《风雨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旧友》等,难于把这些作品都说成是伪作。而且这种说法比较晚,还是应该以杜甫之孙邀请元稹写作的《杜君墓志铭》为最可靠。

有人认为杜甫是溺死的,最早见于唐人李观的《杜甫补遗》。这部书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甫往耒阳,聂令不礼。一日,过江上洲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自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曰:‘子美为牛肉白酒胀夭而死,葬于此矣!’”对于这种观点,很多人认为并不可信,后世研究杜甫的名家如王得臣、黄鹤、邓昂、钱谦益等纷纷为之辩诬。从实际来看,后人的指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年),他怎么可能在大历五年(770年)去思念杜子美呢?

与这种讲法相近的是杜甫自沉而死说。伪托了韩愈的《题杜子美坟》认为杜甫是与屈原一样怀沙自沉的。因为这样一来,“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便同归一水了。不过,这一想像没有任何根据,根本不值得深究。

较多的研究者坚持杜甫病死湘江舟中的观点,他们对于有关杜甫死因的种种不同记载与传说作了辩驳,对病死说作过一番详细而似乎合情合理的解释。

杜甫怎么死的(诗圣杜甫死因之谜)

时值大历五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于夜间放火作乱,杀死湖南观察使兼潭州刺史崔瓘。其时在潭州贫病交加的杜甫携家眷慌忙出逃,准备溯郴水投奔在郴州任上的舅舅崔伟。不料在行至耒阳县方田驿时,突然遇到江水大涨,无法行舟,只得停泊于驿中。由于没有准备食物,杜甫好几天里得不到任何吃的东西。耒阳县令聂氏闻此讯息,立即差人为杜甫送去丰厚的食物,并且修书一封邀请杜甫到县衙去。杜甫作诗感谢,诗题:“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后因为水势持续不退,诗词自不能送达聂令处,杜甫也只好掉头顺水回衡州去了。大水退去后,聂令再次派人在江面上寻找杜甫所在的船只,却不见踪迹,便立即断定杜甫葬身大水,遂命令手下在耒阳县的北部建一衣冠墓,以纪念这位闻名于世的伟大诗人。后来因为有了《明皇杂录》、《杜传补遗》、新旧《唐书》的记载,所以产生了杜甫啖牛肉白酒而死、溺死等传说。但是,他们的记载毕竟没有杜甫本人诗句和杜氏子孙处理先人丧事经过的事实来得更加真实确切,可信度不高。

杜甫回到衡州后,仅是略作停留,便沿江而下。过洞庭湖时,他书有《过洞庭湖》诗:“破浪南风正,回樯畏日斜。湖光与天远,直欲泛仙槎。”诗中“南风正”、“回樯”等字眼,恰证明了杜甫从上游而下的情景。由于杜甫一秋一冬居于舱内,风痹病日益加剧,最后卧病舟中。这时偏偏天不怜人,杜甫的幼女夭亡,于是在他写出了一首长诗《分疾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后,这位伟大的诗人便溘然长逝。

一些研究杜甫的学者提出,如果说杜甫在耒阳殁于牛肉白酒,那么这些杜诗中所记述的事实又该作何解释?杜甫死后,他的家人甚至连安葬他的钱财也没有,只好旅殡于岳阳。直到43年之后,才由杜甫孙杜嗣业始从岳阳把杜甫的遗体运到了河南偃师,葬于首阳山杜审言的墓旁。杜嗣业还拜请了元稹为杜甫作墓志铭,铭文中有“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有九”(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的句子,这也可以作为杜甫病死湘江舟中的有力证据。

也有人对杜甫究竟得了什么病有不同意见,从医学角度分析了杜甫的生活经历及晚年的健康状况,认为杜甫真正的死因是糖尿病。这种观点是用的现代的医学知识来研究古人的病情,是一种比较崭新的说法。

杜甫到底是病死湘江舟中,还是殁于牛肉白酒或者葬身郴水,各种说法均言之凿凿,尚不能最后下定论,还有待研究者们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与上述问题相连的一个谜案是杜甫死后葬在何处?由于对杜甫死因的看法不一致,杜甫的葬处也有较大的不同。

郑处晦《明皇杂录》及两《唐书》记载杜甫吃了牛炙白酒,死于衡州耒阳。根据当地的方志记载,杜甫墓在县城北一公里的耒江畔。此墓在南宋理宗景定年间重建,明朝时又再次修筑。不过有人提出,其后杜甫的孙子杜嗣业为了实现祖父迁葬祖茔的遗愿,将杜甫的墓迁到了河南偃师,耒阳实际上仅仅是当时的一个权厝家。

有人指出,根据元稹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以及后代的《湖南通志》、《巴陵县志》、《平江县志》等明清文献,认为杜甫在耒阳死后,杜甫子杜宗武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举家移居岳州(今湖南岳阳),并将权葬于耒阳的杜甫灵柩迁到岳州。元稹的《墓志铭》上说的“旅殡岳阳”,就是指当时的坟墓在岳阳,后来迁到了北方。

杜甫怎么死的(诗圣杜甫死因之谜)

那么在岳阳今天能够找到杜甫曾经葬过一段时间的痕迹吗?地面上,当地人搜寻了很长时间,并没有见到明确的标识。后来人们在《平江县志》中找到了线索,发现今汨罗江畔的平江县小田村有杜甫墓,还有杜甫的后裔继续生活在那里。平江县在唐代称昌江,隶属于岳州,“旅殡岳阳”就是指当时葬在平江县。一些人提出,杜甫死后,子杜宗武贫困无力迁葬,也在平江病逝。这样杜甫长子、长孙这一支不得不留在平江,为祖宗守墓地。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杜嗣业将杜甫安葬于河南首阳山下,这是杜甫最后的归宿地。杜甫墓现在河南巩义市老城西北的邙岭上。清乾隆年间,杜甫墓被村民的麦地包围,越缩越小,但县令朱续志想办法找到了墓的所在地,造茔树碑以示纪念。今天的墓地坐北朝南,杜甫长子、次子的墓也在近旁,形似覆斗,高10米,周长72米。

不同意者认为杜甫灵柩其实并没有迁葬。清朝同治间,有位叫张岳龄的老学究在实地考察偃师后,写了一篇《杜工部墓辨》的文章,认为偃师没有杜甫墓,也没有杜氏的后裔。杜宗武、杜嗣业一支一直在平江为杜甫祭守墓地,所以他们与杜甫一起葬在了平江,并没有归葬偃师。平江现有杜氏的后裔,其实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说明。

今天,考证出杜甫的墓到底是在耒阳、平江还是偃师,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不管是真真假假,只要能表达出后人对杜甫的一点纪念之情就可以了。不过就学术而言,搞清这个问题仍是具有较大意义的,而且我们相信学术界早晚会对这个问题探究清楚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bo_se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